深冬时节,暖阳依旧。1月6日,省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专家考评组刘新跃教授一行抵达马鞍山,进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中期现场考评。马鞍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永红,马鞍山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焰,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淑凤等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和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有关领导出席汇报会或参加调研。
马鞍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平在马鞍山师专主持了现场汇报会和答辩会。他代表市委宣传部对考评组来马鞍山检查、指导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工作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对多年来关心支持马鞍山思政课建设的专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省专家指导组组长刘新跃教授首先说明了本次考评的要求。他指出,这次对18个省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的考评,是根据《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开展省级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中期检查的通知》(皖教工委函[2024]328号)文件精神进行的,目的是考察共同体建设情况,总结建设经验,找出存在问题,更好地推动下一阶段的工作。
马鞍山师专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夏慧新代表牵头高校以《坚持导向思维,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题,从“坚持目标导向,做好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性补齐短板”“坚持人本导向,拓宽一体化建设主体”“坚持结果导向,展现活动成效”等四个方面对马鞍山市省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情况进行了汇报。
马鞍山市教育局副局长沈申福以《“三个坚持”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为题报告了马鞍山市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他表示,近年来,马鞍山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宣传、教育等部门协同,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着力构建“大格局”、打造“大课堂”、建强“大平台”,切实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针对性、有效性,积极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望民从“市委宣传部高度重视、注重一体化建设顶层设计、初步形成市域一体化建设格局、着力于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拓宽一体化建设主体、重视学术凝练、打造思政教育特色品牌、服务领导决策”等8个方面介绍了马鞍山市一体化建设的特点和亮点。
在听取汇报和查阅实证材料后,考评组专家就一体化建设中的课程衔接、教学联动、师资配备、经费使用等提出问题,有关方面人员予以回答。
考评组充分肯定了一年多来的马鞍山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成效,并对今后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一是要准确把握“一体化”的内涵。大中小学思政课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为谁培养人”的根本立场,明确“培养什么人”的价值导向,把握“怎样培养人”的根本要求,不断健全体制机制,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努力实现“一体化”的要求。二是围绕“衔接”和“贯通”,厘清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的难点、堵点。如何让相对独立的大学、中学、小学思政课建设融合为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有机整体,关键就在于有效衔接。“要交好接力棒,跑好接力赛。”只有在各个学段的“接口处”实现无缝隙、无重叠的耦合,才能实现不同学段思政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和整体连贯性的辩证统一。三是要真正发挥高校的牵头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高校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牵头单位,要明晰自己的优势,把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重任扛在肩上。
考评组专家希望马鞍山各方面力量勤勉有为,为安徽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1.0版跃升为2.0版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王平在总结讲话中表示,下一步,马鞍山市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讲话精神,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要求,对照安徽省出台的《省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标准》,增强使命担当,争取有更大的作为。马鞍山市将根据本次考评组来马鞍山考评提出的宝贵意见,不断自我加压,努力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得更好,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书写好一体化建设的马鞍山答卷。
考评组一行还前往星光学校、当涂一中进行实地调研,听取了学校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并进行调研走访。
马鞍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齐道明,马鞍山师专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杜维斌等有关单位领导,牵头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同志、共同体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和部分思政课骨干教师参加了汇报会、调研等考评活动。(图/秦军等 文/吴望民、肖佳凝、郭靖怡 编辑/李青 审核/单守金)